我国玉石的前史非常悠久,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发现了玉石。而清代玉器生产是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空前繁荣的阶段,目前仅存放在故宫博物馆的清代玉器达数万件,数量之多,种类之繁,非常惊人。
乾隆二十五年至嘉庆十七年,则是清代宫殿玉器的繁荣昌盛时期,这首要得益于其时经历了康、乾盛世,经济开展、城市繁华、社会安定,造办处玉作、如意馆等名工荟萃,造就高超,加上玉材运送途径的打通,才得以开辟了玉器职业空前开展的光芒远景。
公元1736年,乾隆皇帝即位,他把玉文明作为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注重玉器的收藏与研讨,仅咏玉诗就达800首以上,还撰写了《搢圭说》、《圭瑁说》等有关玉器方面的论说。在制造和运用玉器方面,他不只亲身参与了部分玉器的规划,还对玉器的运用作出了严格的规则,对中国玉器的开展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推动下,宫殿玉器的数量和品类超过了前史上的任何一个王朝,用玉规模广泛宫殿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玉器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高峰。
乾隆时期的著作具有种类齐全、用料讲究、规划奇妙、工艺精湛的特点,其间选用碧玉制造的著作不在少数,碧玉作为宫殿玉器原材之一,代表着权利、位置、身份、财富,因为碧玉颜色是绿色,代表着生命和活力,深得乾隆的喜爱。
其间,玛纳斯碧玉便在清中期时开始挖掘,并设立官办绿玉厂,制止民间挖掘,因此,碧玉成为帝王、王公等贵族身份位置的象征,民间富贾只能用同样有着翠绿色的翡翠替代碧玉以示富有,到了乾隆年间,即公元1789年,便关闭绿玉矿,制止挖掘,多年来原生碧玉矿口一向不为人所知,导致了曾经盛极一时的碧玉就此中断流转,直至1973年在政府部门注重下几回派人到深山普查才重现玛纳斯玉石原生产地。
乾隆王朝宫殿选用碧玉制造的玉器多数以器皿、山子为主,其工艺之精湛,规划之奇妙,对于在其时制造工具极其粗陋的情况下能有如此精品面世,不得不令人惊叹。
在曾经,人们还不知道怎么造假玉石,所以在乾隆时期的玉石都是真的,现在具有很高的前史价值,基本都收藏在博物馆中了。
原创文章,作者:学知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12.net/zsbk/59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