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当科学家!”这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也是不少童鞋们小时候写作文时的未来标配职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来自生活的压力,这个梦想好像离咱们越来越远。
咱们可能现已记不清三角函数公式,也忘了怎么做电解水试验,更不了解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可是,抖音正试图让大家用轻松的方法再次走近科学。不少网友表明:自从看了抖音上的科普短视频,才发现那些平常想象中居高临下、一脸严肃、不食人间烟火的科学家们,一个个竟然都是能说会道、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科普能手”……
咱们发现,抖音上制作科普短视频的科学家“能手”们,主要有三类:
1.专业、权威机构:如我国科学院、我国科协科普部、我国科技馆等。中科院旗下“中科院之声”“中科院物理所”“我国科普饱览”3个抖音官方账号累计粉丝数已打破292.4万。
这位中科院物理所的科学家说了:用电磁学剖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多么不靠谱!
2.科研人士&教师:如北京交通大学物理教师陈征、广元中学化学教师向波等。向波教师的抖音账号,粉红累计已近530万,累计获赞2600多万。
向波教师能够经过“恋爱中的化学”解说常识点,也会提示学生“不要让学习耽误了放屁”。
3.科普团队:如柴知道、地球村解说员、酷炫试验室等。其中,地球村解说员的粉丝数已达884万。
地球村解说员
“地球村解说员”发布的一条题为“现行国际地图有太多假象”的抖音短视频,共收获了185.1万个赞,播放量累计超越4760千万。网友评论:“长常识了!万万没想到格陵兰其实没有那么大…”
看了这么多抖音科普短视频,咱们不难发现,尽管咱们长大了,可是能经过短视频看到科学家和他们的科学试验作品,让咱们像回到小时候那样,觉得科学是倍儿好玩儿的一件事儿。
依据《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陈述(2017~2018)》显示:青少年普遍认为互联网对自己的学习起了积极作用,例如互联网使他们“获取常识变得简单了”(52.4%)、“学习方便了,很多课程/作业能够在网上进行”(33.5%)、“经过网络学习了很多新的技能”(26.9%)、“很多问题能自己处理,更少依赖大人“(25.2%)等。
互联网改善了未成年人的学习成果
同时,依据字节跳动渠道责任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30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常识类创作者近 2.9 万个,累计发布超越 644万常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近 6600亿。
据最新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陈述(2019)》,短视频学习成为潮流。陈述指出,常识类内容尤其遭到用户的欢迎。与全体相比,万粉常识类作者所发布的视频,条均播放量和共享量都远高于平均水平;人均粉丝数是平均线的一倍,超越15万。从粉赞比(粉丝数/累计点赞数:可用来衡量有用粉丝转化效果)来看,常识类作者也远高于平均线。在以人工智能分发为主的抖音渠道上,用户的主动关注行为背面是继续跟进内容的意愿,这说明常识类内容有更好的粉丝沉淀力。
在青少年观看的常识类短视频中,科普、才艺、考学类分列前三。科普类,包含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才艺类,包含声乐、书法、舞蹈、手艺、画画等;考学类,包含K12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咱们希望,经过抖音短视频给当下的青少年了解自我与国际供给一个窗口,让常识短视频化,成为青少年学习科学常识的重要途径。让青少年使用短视频更好地学习、爱上科学,让“想当科学家”成为更多孩子的理想。
好了,不说了,我要去看抖音上的科普短视频了,我也想当科学家。
原创文章,作者:学知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12.net/zsbk/61798.html